在当下的流行网络中,弹幕文化正在大行其道。究其原因,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需求,不同于过去,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,人们之间的社交距离由于网络的原因,变得更加模糊。 过去,需要写信,打电话,现在是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。距离不在是交流的障碍。 但是便利的同时,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流程被简化,需要买东西,直接网上处理,需要提交材料,网上提交;我们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了,与机器的交流变多了。 于是产生了社交的痴迷,或者说社交成瘾。一些网络产品正是通过社交属性,进行病毒性的扩张,可以想象正是这种社交成瘾才造成这些产品的火爆。其中弹幕文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这类产品通过用户的兴趣点,引入流量,通过相同用户的关注,只要是相同兴趣的人,发送弹幕,自然会进行弹幕互动, 形成弹幕聚集。 b站的弹幕文化由来已久,可以说是通过弹幕起家的了。 其实从弹幕文化来看,正是由于网络造成了,社交距离模糊,虽然便利了工作和生活,但是人们社交的需求增强了,于是乎网络产品中带上社交属性也是必然的。因为流量为王。 从现在看很多流行的app其实都是包着社交属性的,不说qq,微信,后来居上者抖音,正是通过快速社交来达到病毒式的传播。 那是什么造成了抖音能后来居上那,是人就会有交流的欲望,通过发布一个短视频,引起关注,与看视频的人互动,在产品层面,可以说抖音更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。先自我介绍,互相了解,然后进行沟通交流。 所以说在将来的产品中,或许会有更多的产品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模仿的越像,并且更便利的,将会是后来居上者,抖音的后浪啥时候会来那?
Figma创建sticky效果 figma是一个设计工具,可以进行原型设计或者动效展示。 今天我们尝试使用figma来创建sticky效果,即随着鼠标滚动隐藏某些组件。 准备原型 我使用之前为了尝试用的模版进行后续创建。称为原型1。 全选当前frame的所有组件,进行复制,复制后把需要隐藏的部分选择为透明显示。 完成后复制页面展示效果: 之后为了展示固定部分的页面效果需要选取固定的组件group,并进行fixed: 我们把固定的组件挪到页面的顶端,实现顶端固定显示的效果。称为原型2。 动作设置 这样我们文件素材就准备好了,开始进行prototype的配置。 为了能够模拟实际的展示效果,我们需要设计我们的动作的触发器;可以看出sticky效果实际是滚动后消失部分组件;所以我们选择使用mouse enter[^1]的触发器来实现效果。 首先选择我们鼠标需要进入的区域,进去该区域后就会就行组件的消失效果,从鼠标滚动后变化的位置开始选择后面的组件,进行group, 进行原型设计,选择透明后的组件,使用mouse enter触发器。 然后为了能够模拟实际场景,鼠标上滑应该显示之前消失的组件,所以我们按照之前的设计,反向操作一遍。在原型2中选择除了消失组件和之前group的组件外的其他组件,group, 使用mouse enter触发器,返回原型1。 最后我们使用figma的present进行查看。可以看到顶部图片banner消失并置顶固定了一行tab。 [^1]: Mouse Enter 这允许在鼠标移入热点区域时显示目标框架,这类似于 While Hovering Trigger 的工作方式; 但与 While Hovering Trigger 不同的是当用户将鼠标移动到热点之外时,用户不会自动返回到原始框架。 这对关闭按钮很有用。